百科知识
“戒嗔”是什么意思?
“戒嗔”是什么意思?
“戒嗔”的意思是 莫生气 。嗔 就是发怒,恼火的意思 ,戒除嗔恨心。
“戒嗔”词语基本信息:
【基本解释】
瞋,又名瞋恚、瞋怒、恚、怒,是对有情怨恨的精神作用。与贪、痴两者因荼毒众生身心甚剧,妨害修道,所以共称为三毒;又因为能起惑造业,使众生身心感到逼迫热恼,犹如火烧,所以也称为三火;此外,由于能病恼有情,坏出世善心,令众生长劫受苦不得出离,所以又称为三病。
【相关语句】
以瞋报瞋者,是则为恶人;不以瞋报瞋,不瞋胜于瞋。
--《杂阿含经》--
【瞋心的起因】
据《俱舍论》、《成唯识论》载,对违背己情的有情生起憎恚,使身心热恼,不得平安的精神作用,名为嗔。又忿、恨、恼、嫉、害等随烦恼,都是以嗔的部分为体,是六根本烦恼、十随眠、五盖、五钝使之一。
瞋有三种相,即:
一、非理嗔:他不来恼,而自生嗔。
二、顺理嗔:他人来恼,尔乃生嗔。
三、诤论嗔:己法言是,他法言非。
嗔唯属欲界所系之烦恼,于**、无**则无。贪,乃从喜爱的对境所生起;相反地,嗔则从不顺心,即逆己的对境而产生。
【瞋心的过患】
《华严经》云:"一切恶中,无过是瞋,起一瞋心,则受百千障碍法门。"《法苑珠林》亦云:"瞋是失诸善法之根本,堕诸恶道之因缘,法乐之怨家,善心之大贼,恶口之府藏,祸患之刀斧。"由是可知,瞋是修学佛道上最大的障害。因此,经论中常告诫之,如《佛遗教经》说:"瞋恚之害,能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瞋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人。劫功德贼,无过瞋恚。"《大智度论》亦载:"当观瞋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瞋恚之人不知善,不知非善,不观罪福,不知利害,不自忆念,当堕恶道。"
所以,《正法念处经·观天品》载,瞋怒如毒蛇、如刀、如火,有智慧的人,应当要以忍灭瞋。
【瞋心的果报】
据《地持论》载,身苦多瞋恚,死后当堕于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
一、常为一切求其长短:因前世瞋恼,不能含容,故感今生被人伺求长短,而动辄得咎。
二、常为众人之所恼害:因前世瞋恼众人,令不安稳,故感今生亦为他人恼害之。
【戒贪、戒嗔、戒情相关意义】
“贪、嗔、痴、慢、疑”,合称为五钝使。一、贪:指众生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或财、色、名、食、睡等五欲境界,产生执着贪爱的妄想心。二、嗔:对于违背自己所贪爱执着的境界,产生恼怒、厌恶等心念。 三、痴:心念混混沌沌、无有智慧,例如:不明白三世因果、不知道人人本具佛性、不了解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所生。佛法之智慧,并非一般世间所指之聪明才智,而是要明白因果、心性、缘起等佛法真理,若不明了,则属愚痴无智,情归于痴之属。四、慢:指目空一切,眼中无人,贡高我慢,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轻慢别人等心态。 五、疑:对于一切人、一切事都不信任,心怀疑虑,妄生猜忌,是非纷起,因此生诸烦恼,造作恶业。
戒贪、戒嗔、戒情:就是不要贪,不要嗔,不要痴情。
戒烟不如戒情
烟本身是有害之物,所以要戒掉,但是说不如戒情,情可好可坏,但是在说明说一个人在情上受过伤,但是任然对这份情念念不忘,属于心伤,比烟带给自己的伤害大,求采纳
戒情莫如早起什么意思
你从哪儿看来的这个版本?
明明是“戒惰莫如早起”。
要想避免养成怠惰的坏习气,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每天坚持早起。
肆无忌惮゛戒情戒爱づ和什么网名配
随心所欲,无忧无虑
断情戒爱是什么意思呢
应该是:
当一个人受到了爱情的打击后,想砍断自己对那个人的感情和忘了自己对她的爱,说明了自己已经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了。
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结婚戒指怎么戴在脖子上到底是什么意思哦??
从前的恋人离开了,那么就把和她(他)在一起时戴的指环从手指上摘下来,用项链挂在脖子上;因为可以藏进衣服里,没有手指那么明显,所以这也等于是一种隐密的怀念吧。
把戒指挂在脖子上只是对一个人的牵挂
我们的关系不允许我把它带在手指,所以挂在脖子上,表示思念吧
戒指戴在脖子上,就一定要用链子串起来才能戴,所以是戒链的意思,也就是戒恋的意思。
有些戒指是永远不能戴在手上的,所以我挂在脖子上,把线放的长长的,这样能够离我的心近一些
断情戒爱是什么意思呢
应该是:
当一个人受到了爱情的打击后,想砍断自己对那个人的感情和忘了自己对她的爱,说明了自己已经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了。
大概是这个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