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知识

百科知识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什么

网络转载 2024-05-23 11:43:25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定的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下列事业单位除外:

1、按规定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2、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

3、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本制度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有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部门规章和地方性会计法规。

会计法律

颁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

地位:法律效力最高,是制定其他会计法律的依据。

包含:《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

会计行政法规

颁布: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

地位: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包含:《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总会计师条例》。

会计部门规章

颁布:主管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即财政部以及其他相关部委。

地位:调整会计工作中某些方面内容的会计准则制度和规范性文件。

包含:《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及《政府会计准则》。

地方性会计法规

颁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

地位:本地区规范性文件。

包含:《河北省会计条例》。

上一篇:资本金属于什么会计科目
下一篇:函证的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