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财税[2009]31号、财税[2009]34号解读:文化企业转制相关税收政策
2024-11-04 02:18:46
来源:互联网
关于文化企业的税收规定,在2005年3月29日我国曾下发过《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后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号(注: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本文2008.12.31日停止执行),《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2号(注: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本文2008.12.31日停止执行),这两个文件在2008年12月31日已经停止执行。在这之后,文化企业的税收政策该如何执行呢?
近年来我国税收政策变化较快,如2008年1月1日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2009年1月1日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但细读这些政策,均未专门提到文化产业。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文件执行期限为五年(即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此文件的下发加快了相关税收政策的出台,也让更多的业内人士提出了相同的问题: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享受哪些税收优惠政策?电影发行企业可享受哪些税收优惠政策?
广播电视运营服务企业可享受那些税收优惠政策?文化企业进出口业务享受哪些税收优惠政策?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文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享受哪些税收优惠政策?等等。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进一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企业发展。2009年3月26日、27日,我国分别下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34号和《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1号两个税收文件,执行期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一、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34号规定: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党报、党刊将其发行、印刷业务及相应的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的文化企业,自注册之日起所取得的党报、党刊发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税。
此外,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中资产评估增值涉及的企业所得税,以及资产划转或转让涉及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等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具体优惠政策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转制方案确定。
通知所适用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是指从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的事业单位;转制包括文化事业单位整体转为企业和文化事业单位中经营部分剥离转为企业。
通知适用于文化体制改革地区的所有转制文化单位和不在文化体制改革地区的转制企业。有关名单由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
二、根据《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1号的规定,相对于前些年的相关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1、明确了具体优惠项目及操作方案。如通知第五款规定: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内,依据《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和《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科发火[2008]362号)的规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文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允许按国家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的具体范围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宣部另行发文明确;第六款规定:出版、发行企业库存呆滞出版物,纸质图书超过五年(包括出版当年,下同)、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投影片(含缩微制品)超过两年、纸质期刊和挂历年画等超过一年的,可以作为财产损失在税前据实扣除。已作为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呆滞出版物,以后年度处置的,其处置收入应纳入处置当年的应税收入。
2、明确了政策衔接问题。通知第八款规定:对2008年12月31日前新办文化企业,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可以按照财税[2005] 2号(已失效)文件规定执行到期。
3、扩大了优惠范围。通知第九款规定:本通知适用于所有文化企业。文化企业是指从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的企业。文化企业具体范围见附件。
近年来我国税收政策变化较快,如2008年1月1日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2009年1月1日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但细读这些政策,均未专门提到文化产业。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文件执行期限为五年(即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此文件的下发加快了相关税收政策的出台,也让更多的业内人士提出了相同的问题: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享受哪些税收优惠政策?电影发行企业可享受哪些税收优惠政策?
广播电视运营服务企业可享受那些税收优惠政策?文化企业进出口业务享受哪些税收优惠政策?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文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享受哪些税收优惠政策?等等。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进一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企业发展。2009年3月26日、27日,我国分别下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34号和《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1号两个税收文件,执行期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一、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34号规定: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党报、党刊将其发行、印刷业务及相应的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的文化企业,自注册之日起所取得的党报、党刊发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税。
此外,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中资产评估增值涉及的企业所得税,以及资产划转或转让涉及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等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具体优惠政策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转制方案确定。
通知所适用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是指从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的事业单位;转制包括文化事业单位整体转为企业和文化事业单位中经营部分剥离转为企业。
通知适用于文化体制改革地区的所有转制文化单位和不在文化体制改革地区的转制企业。有关名单由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
二、根据《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1号的规定,相对于前些年的相关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1、明确了具体优惠项目及操作方案。如通知第五款规定: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内,依据《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和《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科发火[2008]362号)的规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文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允许按国家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的具体范围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宣部另行发文明确;第六款规定:出版、发行企业库存呆滞出版物,纸质图书超过五年(包括出版当年,下同)、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投影片(含缩微制品)超过两年、纸质期刊和挂历年画等超过一年的,可以作为财产损失在税前据实扣除。已作为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呆滞出版物,以后年度处置的,其处置收入应纳入处置当年的应税收入。
2、明确了政策衔接问题。通知第八款规定:对2008年12月31日前新办文化企业,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可以按照财税[2005] 2号(已失效)文件规定执行到期。
3、扩大了优惠范围。通知第九款规定:本通知适用于所有文化企业。文化企业是指从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的企业。文化企业具体范围见附件。
其他文章
- 申报残保金时提示上年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小于社会平均工资50% 这个有风险吗
- 紧急求助一下:报税的那个电脑开不了机了,在新的电脑里下载了报税软件可以把原来报过的内容带过来吗?如何操作?谢谢
- 增值税申报表的小微企业免税销售额是不是就是我们的营业收入,不算营业外收入把,
- 股东减资用不用考虑未分配利润?
- 用于职工集体福利取得的进项税,怎么入账呢,还是进到进项税吗,具体会计科目怎么做呢
- 请问金蝶云星空版 如何按供应商查明细账
- 独立核算的分公司,总公司可以一起核算所得税吗?
- 一般纳税人清包工可以开3%专票不可以开普票是吗?简易计税的只能开普票是吗?
- 本期如果有在外地预交的税款,增值税申报的时候怎么申报?
- 开办费用要在营业前结转?还是下个月结转
- 计提工会经费计入什么科目呀?问了两个给了两种答案。
- 坏账准备计提的 信用减值准备属于什么科目, 借贷方向代表增加还是减少
- 资产负债表上应付账款为负数,预收账款为正数,这两个表示什么意思?
- 餐饮行业印花税是怎么核定的,税率是多少?
- 你好!行业协会会员费收入属免税收入吗
-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区别是什么?
- 企业给员工发的过节费,做账怎么处理合适,这个也需要缴税吧
- 建筑类,成本 人工 费用 利润比例分别是多少啊?
- 你们好,请问下一般纳税人资格证明文件怎么下载?在电子税务局网站里
-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是如何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