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知识

百科知识

海底捞历年财报分析(海底捞的年报)

网络转载 2023-09-12 05:17:12

海底捞半年报背后,翻台率下滑怎么看?

8月24日,“火锅茅”海底捞(06862.HK)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业绩。财报显示,其营收同比大涨105.9%至200.9亿元,利润同比大涨110%至9650万元。

与此同时,公司还披露了一系列重磅人事变动,舒萍辞任非执行董事及审计委员会成员之职,施永宏辞任公司执行董事,杨利娟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副首席执行官。

值得注意的是,辞职的两名董事都是海底捞的元老级人物,舒萍为海底捞现任董事会主席张勇的妻子,施永宏一直以来相当于海底捞的“二把手”。

虽然海底捞在公告中强调,这属于公司内部组织架构调整,但外界多认为与其低迷的业绩有关。

放大来看,海底捞这份营收、利润双双增长的成绩单其实并未达到市场预期,相较于疫情前的2023年,利润水平仍大幅下降近9成。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此前发布研报称,海底捞虽因低基数销售额同比增速超100%,但总收入仍较预测值低约12%,也有华泰证券、东北证券、瑞信等多家投行看空,指其利润率压力高于预期。

节点 财经 分析,报告期内海底捞相对出色的营收表现,一部分是因为上年同期基数低,一部分来则来自于门店数量增加,线下聚餐情绪回暖。

财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海底捞共有 1597 家门店,去年底为1298家。

也就是说,上半年海底捞新增门店299家,接近每天要新开2家店。对比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新开门店数量为167家;对比不受突发事件冲击的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新开门店数量仅130家。

这一开店速度,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新增门店数的一半。

就在刚刚过去的6月,张勇还因为步子迈得太大而反思,“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去年6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

对于餐饮业来说,确实存在一个扩张与盈利两难的问题,往往加密店铺是唯一的增长点。

一方面,餐饮企业只有持续增加门店数量,覆盖更大范围的用户,才能壮大营收规模,进而支撑公司的高估值逻辑,但另一方面,围绕民生之一的吃做生意,没有那么高的自动化程度,边际成本很难随着门店扩张而下降,反而可能会因运营不善、竞争加剧、食材涨价等陷入边际报酬递减的负面效应中。

数据佐证,抛开业绩大减的2023年,2023年-2023年,海底捞单店净利润从376.5万元到353.3万元,并进一步降至305.3万元,连续三年下滑。

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同店销售额8.48万元,单店净利润仅为5.92万元,净利润率0.48%,而在2023年同期,该三项指标分别为14.37 万元、153.6万元、7.78%。

从目前的迹象来看,海底捞尚未找到门店扩张与单店盈利下滑的解决方案,并且由于业务扩张,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的资本负债比率达75.4%,较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约一倍。

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海底捞在财报中表示,仍将持续稳健地提高餐厅密度和拓展餐厅覆盖度。

长期以来,我们对海底捞的固有印象都是服务好、排队长,其中,仅门庭若市这一项就让海底捞端屹立“神坛”不倒。

不过,随着翻台率逐年走低,吃海底捞火锅应该不用等那么长时间了。

一般来说,翻台率是任何一个餐饮企业都绕不开的指标,其计算方式是以年内餐厅餐饮销售所得收入除以年内餐厅顾客总流量,表示餐桌的重复使用率。

翻台率高,意味着企业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营业时间内,让座位的流动率提高,营收也会成倍提升,赚钱能力跟着趋强,反之亦然。

所以说,翻台率下降对餐饮企业是个不友好的信号。

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的翻台率为3次/天,比2023年疫情期间又减少了0.5次/天。

放在全国范围的宏观环境来看,公开资料显示,今年3月份当月餐饮收入首次高于2023年同期,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说明海底捞翻台率恶化主要还是内部出了问题。

事实上,海底捞也在财报中坦言,经营结果未达到管理层的预期,反映了公司内部管理、运营需要努力调整及改善。

如前文所述,翻台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其本身还是一个很别扭的指标。

张勇曾说,“当我们把翻台率定为考核指标的时候,员工会拼命去做高翻台率。但当翻台率达到5以上的时候,消费者要等1个小时,影响消费者体验。后来我们觉得降低翻台率到4.5比较合适,但是拉新率又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又把拉新率和复购率加入到考核中,还是有问题。”

然而,就当下3次/天翻台率而言,海底捞已经存在“捞不动”的可能了。

国信证券测算,3次/天的翻台率是海底捞单店的盈亏平衡线。换言之,跌破该数值,海底捞单店在微利或亏损边缘徘徊,很危险。

拆解海底捞本期的翻台率,一线城市为3.0次/天,和上年同期持平;二线城市为3.1次/天,同比减少0.4次/天;三线及以下城市为2.9次/天,同比减少0.7次/天。导致海底捞翻台率下降的主要来源是二线和三线及以下门店。

近年来,海底捞加速布局低线城市,今年上半年新增门店中有半数都在三线及以下城市, 但从餐桌的利用率来看,海底捞并未黏住低线城市的消费者,反而稀释了公司的整体翻台率,扩张质量有待提高。

拉长时间轴,海底捞翻台率更是一条持续下滑的曲线,2023年至2023年分别为5.0次/天、4.8次/天、3.5次/天。

业绩的疲态反馈到资本市场,在经过多次调整后,海底捞股价已跌至28港元/股左右,对比今年2月份股价85.8港元的 历史 高点,缩水近7成,滚动市盈率一路从800多倍降至90多倍。

如何让资本市场对自己重新提振信心,成为海底捞亟待解决的问题。

海底捞公布去年财报,CEO称关闭部分门店成效显现,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海底捞去年的财报公布之后,确实能看出来关闭了,276家线下店铺之后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止亏作用,也就是说没有那么大的亏损了,但这对于餐饮店铺来说不是一个好事情。因为店铺亏损了应该想是不是经营模式的问题啊,不是通过断臂求生的方式,那个是最没有办法的时候才可以使用的办法。

海底捞去年也就是2023年全国范围内关闭了276家店铺,很多中小城市的店铺数量减少,甚至说直接消失,因为从市场状态上来看,显然还不太适合。简单的说就是海底捞它本身的零价适合于大中型城市一些小县城,这个消费水平还是略微高一些,不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所以普遍来说销量并不是特别好。与其这样继续拖下去,还不如把那些不怎么赚钱的店铺直接关掉。

关闭出生的方法是到最后迫不得已才可以使用的方法,一家企业如果说看哪个店铺亏损就关了哪一个看哪一个分公司不赚钱就把哪个分公司卖了,这么搞的话,这企业是不能发展的。只不过当今疫情之下没有办法,海底捞也尝试过进行其他方面的变革,比如说菜品调价,比如说服务这方面进行一定的调整,但显然效果都并不明显。到最后发现就是把那些不赚钱的店铺亏损的店铺关掉,可以起到直接的止亏作用。

疫情之下餐饮行业普遍都不好,做海底捞自然也是这样的,所以这时候关闭一些不赚钱的店铺倒也是可以理解,不过从餐饮公司拓展自己的品牌影响扩大盈利能力的角度来说,疫情过后肯定还是要进行店铺的渠道铺设的,现在关了一个店铺很容易,但再重新开一个,那所耗费的代价可就不是关一个店铺那么简单了。

海底捞半年报披露:人均消费下降、翻台率走低、“老板娘”退出董事会

#海底捞上半年实现营收200.94亿元# 8月24日晚,海底捞发布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收200.94亿元,同比增长105.9%;净利润9650万元,同比上升110.0%。在实现同比扭亏的同时,其今年上半年整体翻台率为3.0次 /天,对比2023年同期为3.3次 /天。分析认为,在疫情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海底捞加大了对内部组织架构以及发展方向上的的调整,不过,公司恢复到疫前水平仍需要企业在多方面积极应对。

实现同比扭亏

从此次财报数据可以看到,海底捞收入结构有所变化,堂食作为海底捞主要收入来源。公告显示,海底捞餐厅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94.19亿元,增长了112.2%,占总收入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93.7%上升到96.6%。而外卖业务占总收入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2%下降到1.7%。

对于上述变化,海底捞公告表示,主要由于疫情好转外卖订单数量减少,在堂食逐步恢复情况下,消费者更倾向于到店消费。同样,海底捞在公告

中还表示,线下聚餐规模回暖,单桌人数增加明显,使得人均消费水平有所回落。根据公告显示,顾客人均消费从2023年上半年的112.8元,减少到2023年同期的107.3元。

对于上半年影响海底捞业绩的主要因素,其在公告中表示,一方面,海底捞于2023年下半年及2023年上半年新开门店数量较多,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球门店数达到1,597家,相关支出增加。其次,海底捞新开业门店达到首次盈亏平衡,并实现现金投资回报的时间长于往期。

翻台率走低

虽然海底捞的收入及利润对比2023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升,但整体翻台率却走低。根据财报显示,上半年翻台率为3.0次 /天,对比2023年同期为3.3次 /天。对于上述变化,海底捞方面表示,经营结果未达到管理层的预期,反映了公司内部管理、运营需要努力调整及改善。目前也在尝试各种改进办法。

另外,今年6月,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在面对业绩下滑时,承认自己对趋势判断错误,去年6月作出扩店计划。而在此次财报中可以看到,海底捞仍然在继续扩张。截至2023年6月30日,海底捞全球门店1597家,而2023年底全球门店数量达到1298家,也就是期内增加了299家门店。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赖阳表示,疫情时期,部分消费者不便进行堂食,但又倾向于品尝海底捞,因此其外卖业务较为火爆。从行业内来说,虽然目前海底捞的翻台率与鼎盛时期相比有所下降,但其业绩仍然较为领先。消费市场的总规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品牌店铺在大城市布局较密时,则单位店铺的客流就会分散到其他店铺中,造成一定的冲击。此外,由于容量有限,在下沉市场中布局门店则存在风险。

内部调整不断

在今年6月,张勇就曾表示,海底捞业绩下降最重要的原因是内部管理问题,包括制度化管理、流程化操作、跟踪式监督以及数据化考核这几个方面。

此次公告也披露了在恢复翻台率、优化内部管理等方面做的调整细节。从今年6月开始,海底捞将区域统筹教练模式改进为大、小区管理模式。海底捞门店按所处位置划分为五个大区,大区经理统筹各区域内的门店拓展、工程、选品、定价等工作,小区经理直接对各自区域内门店进行现场巡视、考核和辅导。

另外,在发布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的同时,海底捞还宣布了董事会成员的变动情况。公告显示,张勇妻子舒萍请辞海底捞执行董事及审计委员会成员之职,施永宏已辞任公司执行董事,杨利娟已获委任为公司副首席执行官。新增杨利娟、李朋、杨华、刘林毅、李瑜、宋青、杨立七位执行董事,新增马蔚华、吴宵光两位独立非执行董事。

对于近期海底捞的业绩表现,企业需要给予投资者一个说法,并且不断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在赖阳看来,下一步,海底捞应 探索 更多品牌的发展,加大针对高端消费人群、低端消费市场、非火锅类产品的投入与研究,形成品牌集群与不同消费内容的组合,寻求多品牌多系列的发展。(赵述评 郭缤璐 张天元)

海底捞2023年少赚21亿,市值却暴涨1600亿!这是为何?

海底捞又上热搜了。

昨日(3月1日)晚间,海底捞在港交所公告称,预期2023年度净利润相较2023年的下降约90%。财报显示,海底捞2023年的净利润为23.47亿元,这意味着2023年其净利润仅有2.35亿元,一年少赚了21亿。

很快,#海底捞2023年净利润下降约90%#冲上热搜,各种评论也纷至沓来。其中一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认为海底捞的问题越来越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必然的,甚至还会更差。

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对海底捞的嘲讽和奚落,就差说一句:“海底捞,你也有今天?!”

有些媒体也不甘示弱,从各个角度开始分析海底捞怎么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有的甚至直接说“海底捞巨亏”。

如果不细看的话,这些评论和文章很容易给人一种印象,那就是:

海底捞出大事了!

然而,真实情况是,人家海底捞并没有“巨亏”,只不过是少赚了而已,去年一年净利润不也还有2亿多吗?怎么就搞得像海底捞马上要倒闭了呢?

确实,因为疫情,海底捞去年的日子不怎么好过,一度停业长达46天。2023年的半年报也显示,去年上半年,海底捞净亏损达到9.65亿元。

但仅仅过了半年,海底捞就一扫此前的颓势,一举做到了全年净赚2.35亿;也就是说,单单是在去年下半年,海底捞的净利润就达到了12亿元。

在疫情肆虐下还能有这样的成绩,这并不容易,同时也反映了一个事实:海底捞依然很赚钱,它的股价节节高升,不是没有原因的。

△图自餐宝典

截至3月1日收盘,海底捞在港交所收报于68.85港元,上涨8.17%,总市值达到3649亿港元。从2023年至今,海底捞股价的累计涨幅已经超过120%。

因为表现优异,恒生指数官网2月26日发布公告,将海底捞等3只股票纳入恒指,3月15日生效。

对于这样一个很赚钱也很值钱的企业,为什么仅仅只是净利下跌,就会有这么多人幸灾乐祸呢?

可能还真应了那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有一说一,海底捞的确存在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少。NCBD(餐宝典)的《2023中国川渝火锅差评大数据分析与研究报告》显示,以服务著称的海底捞,在服务方面的差评比例,竟高达63.7%;第二大槽点则是产品/口味不行,占比19.0%。

此前,海底捞还因为“花钱免排队”遭到了广泛的批评;这两天,它又因为“包间安装摄像头”的事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作为“火锅一哥”和中国餐饮的龙头企业,海底捞很早就被放在了聚光灯下。如果把它所处的环境比作一个包间,那么这个包间里的摄像头之多,就远远不是海底捞自家包间所能比的。

与聚光灯下的万众瞩目相伴而生的,是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看你的笑话。对于海底捞,它的一举一动随时都可能成为槽点,说不定哪天就又上热搜了。

△图自餐宝典

今年春晚喜提多个热搜的岳云鹏,曾经因为演戏被骂,向师父郭德纲求安慰,郭德纲却说:你挣的钱有一半是挨骂的钱。同样的道理放在海底捞身上,似乎也能成立。

当然,对于海底捞来说,有些时候可能根本就不用理会这些,所谓“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倒是一些围观的同学,可千万别有错觉,以为这次连学霸都没考好,那么自己成绩差也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忽视了努力和奋斗。

上一篇:河南大病如何报销比例是多少(2023年河南大病医保报销范围及报销比例最新政策说明)
下一篇:如何查询成都市社保个人养老金(如何查询成都市社保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