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知识

百科知识

纳税计算(在线税费计算器)

2023-09-05 13:37:00 来源:互联网

缴税公式计算

 一、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此处税率为17%­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禁止抵扣人进项税额=当月全部的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的合计÷当月全部销售,营业额合计)­

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二.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三、营业税­

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四、关税­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五、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六、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企业所得税­

1、应纳税所得额­

制造业:

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商业:­

应纳税所得额=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服务业:­

应纳税所得额=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再投资退税:

再投资退税=再投资额×(1—综合税率)×税率×退税率­

七、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稿酬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1—30%)­

3、其他各项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

八、其他税收­

1、城镇土地使用税

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

2、房地产税

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

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

3、资源税

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4、土地增值税­

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扣除项目­

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

5、契税­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计算明细=(税前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①2023年10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1、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前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2、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假设小王的工资收入为8000元,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扣除1000元,没有专项附加扣除,那么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8000—1000-5000)×3%—0=60(元)。

②个税缴费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下:

1、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0元:

税率:3%;速算扣除数(元):0

2、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0元至12000元:

税率:10%;速算扣除数(元):210

3、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

税率:20%;速算扣除数(元):1410

4、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

税率:25%;速算扣除数(元):2660

5、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税率:30%;速算扣除数(元):4410

6、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税率:35%;速算扣除数(元):7160

7、全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80000元:

税率:45%;速算扣除数(元):15160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纳税怎么计算公式

问题一:个人缴税是如何计算的公式是什么 一、薪酬、福利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

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这就是说,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受雇有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或以

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课税对象。

现行方法

(总工资)-(三险一金)-(免征额)}*税率-速扣数=个人所得税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3500元/月(2023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个税计算7级标准

全月应纳税所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 3% 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 45% 13505

二、奖金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

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

(一)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二)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本条第(一)项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

1.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问题二:个人税收怎么计算 首先要弄清楚这个月发总工资16万是否包含全年的奖金还是这个16万仅仅是这个月的工资,如果仅仅是月的工资,则按照以下方式计算:

工资-(不征税所得、免征税所得)-3500元=X,X再按照个税规定的公式计算,得到的最后数值就是所要缴纳的个税。

不征税所得、免征税所得一般是指定扣除标准,“五险一金”:

1、养老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1%,你自己缴纳8%;

2、 医疗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9%,你自己缴纳2%外加10块钱的大病统筹(大病统筹主要管住院这块);

3、失业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你自己缴纳1%;

4、工伤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5%,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

5、 生育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8%,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

6、 住房公积金: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8%,你自己缴纳8%

你自己每个月为你缴纳的“五险一金”比例应该是8%+2%+10块+1%+8%=19%+10块

2023年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不超过1500元 3% 0

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超过80000元 45% 13505

160000-(160000×19%+10)-3500=126090,超过了80000,应交纳个人所得税:

126090×45%-13505=43235.50元

问题三:增值税怎么算? 缴纳增值税的企业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小规模企业,一类是一般纳税人.

1小规模企业的应纳增值税=收入*增值税税率

如收入100,税率3%,应纳增值税=100*3%=3元

2一般纳税人企业的应纳恭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抵税额

一般纳税人企业的税率通常为17%

如购货成本100,对应进项税额17,销售此批货物收入200,对应销项税额34,暂不考虑特殊情况,则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税额=34-17=17元

问题四:一般纳税人怎么计算各项该交的税? 1、增值税

务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其中:销项税额为销售货物的不含税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17%计算,进项税额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增值税税额 ,以及采购农产品按照13%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采购、销售货物运输费用按照7%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2、城建税按照应纳增值税税额依照城建税税率计算缴纳,(城建税税率:在城市7%、县城、建制镇5%,不在城市、县城、建制镇的1%)

3、教育费附加按照增值税税额依照3%费率计算缴纳。

4、印花税,购销合同按照按采购合同和销售合同记载的金额万分之三税率贴花,营业账簿,记账资金账簿按照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合计数依照万分之五贴花,以后就增加额贴花,其他账簿按件五元贴花。

5、企业所得税按照实际利润额依照25%税率按月(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此外,如果有应税房产、土地、车船,应当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房产税按照房屋原值减除10%-30%后余值,依照1.2%税率计算缴纳;土地使用税按照实际占有土地面积依照规定单位税额计算缴纳;车船税以每辆(乘人车辆)每吨(载货汽车)按照单位税额计算缴纳;具体纳税期限,减除比例、单位税额,因这三税属于地方税种,请到当地主管地税机关咨询。

个人所得税以工资薪金收入扣除缴纳“五险一金”再扣除2000元费用标准后的余额,依照5%-45%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有支付单位在支付时代扣代缴。

问题五: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什么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起征点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扣除标准: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5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000―3500)×3%―0=45(元)。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2]2023年9月1日起调整后,也就是2023年现在实行的7级超额累进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3500元/月(2023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个税免征额3500元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问题六:工资扣税怎么计算的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 2023年 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扣除数为3500元。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 3% 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 45% 13505

问题七:增值税如何计算出来的 你说错了无税金额不是100*(1+17%)是100/(1+17%)

增值税唬价外税,税款在价格之外,而现实生活中买卖价都是价税合计,所以在计算税款时需要将价税分离出来。

含税价=不含税价+税款=不含税价+不含税价*税率=不含税价(1+税率)

不含税价=含税价/(1+税率)

所以100含税收入在计算不含税价时是100/1.17

当然这是指税率是17时,如税率是13%时就是100/1.13,税率是3%时就是100/1.03

问题八:进项税额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看税率是多少,如果是17%的税率,你进货价格是12800的话,发票上会标注税额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进项税额=12800-12800攻;1.17

如果是13%的话,就是进项税额=12800-12800/1.13

问题九:知道价税合计,如何计算税和金额? 金额 232283.2顶47;1.17=198532.65

税 198532.65*0.17=33750.55

纳税怎么算

1、营业税=服务业收入*税率为5%(适合有服务业的企业)(月报); 增值税=商品销售收入(不含税)*3%(适合小规模纳税人)(月报); 增值税=商品销售收入(不含税)*17%-进货金额(不含税)*17%(适合一般纳税人)(月报); 2、应纳城建税=应纳增值税+营业税*7%(月报); 3、应纳教育费附加=应纳增值税+营业税*3%(月报); 4、堤围防护费:营业收入*0.1%(各地征收标准不同,有些地方不征收)(月报); 应纳地方教育费附加=应纳增值税+营业税*2%((各地征收标准不同,有些地方不征收)(月报); 5、所得税=利润总额*税率为25%(季报);(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6、个人所得税(月报);实行代扣代缴,不管工资薪金是否超过2000元都要实行全员全额申报。 应交个人所得税(按个人工资薪金计算交纳的个人应交的税额,以每月收入额减除免税的应个人负担的“五险一金”等项目,再减去允许扣除费用2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上一篇:巨潮财报分析(巨潮网财务报表)
下一篇:四川国税网上办税服务大厅(四川国税局官网1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