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孕期计算器(正确的孕周计算器)
2021产假158天计算器
产假指的是在职女员工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是在生产前半个月至产后的两个半月进行休息,如果是晚婚晚育的,可以前后长达四个月。
按照最新的相关规定来看,女职工生育可以享受98天的产假,奖励产假是60天,98天加上60天,一共158天。
孕妇不止可以在生产前休息15天,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难产,产假可以继续在此基础上增加15天,如果是生育了多胎,像是双胞胎甚至是三胞胎的孕妇,每多生育一个孩子,就可以增加产假15天。
如果是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也有15天产假可以休息,如果是怀孕4个月以上流产的,享受42天的产假。
女性怀孕期间必须放的假期,包括产假、产前检查、产前工间休息、流产假和授乳时间等等。
产假也是就是上述所说的158天假期,其中包括98天必放的产假,以及60天的奖励产假,产前检查则是指女职工妊娠期间在工作时间内去医院进行产前检查,这一时间也是算作劳动时间的,企业单位不得将这个时间计为病假、缺勤等,不得以此来侵害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产前工间休息则是指女员工在怀孕七个月以上,还没有生产的时候,每天可以工间休息一小时,如果工作岗位有上夜班的情况,单位也不得给女员工安排夜班劳动和高强度劳动。
怎样算出胎儿体重
胎儿体重应该是准妈妈在分娩之前最关心的事情了,体重过轻担心胎宝宝发育不良,如果体重太重又要担心是巨大儿不好顺产,但是在我们每次的产检,报告当中是没有明确写明胎宝宝的体重的,只能通过估算来预测。
为什么产检报告不体现胎儿体重呢?
预估的胎儿体重与胎儿实际体重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一般这个差值在10%到15%左右,比方说预估胎儿是八斤,但是建议生下来可能只有6斤多,有的预估胎儿是5斤多,生下来也可能8斤多,所以,胎儿体重的预测一般是不太准确的,只能做个大概的参考。
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来估算胎儿体重?
产检报告上会有几个数值,可以反映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情况,主要是宫高、腹围和胎儿腹围(AC)、双顶径(BDP)、股骨长(FL)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数值来预测胎儿的体重。
估算胎儿体重有如下几个公式:
公式1:胎儿体重(g)=宫高(cm)*腹围(cm)+200克;
公式2:胎儿体重(g)=1.07*BDP*BDP*BDP+0.3*AC*AC*FL;
公式3:胎儿体重(g)=900×BPD-5200;
不同孕周胎儿发育标准可以参照如下表格:
不过,每个胎宝宝的发育都有个体差异,而且最后一个月的胎儿体重增加会非常快,整个胎儿体重的一半都是在孕最后一个月增加的的,所以宝宝体重出现变化也很正常。
准妈妈要注意产检,可以从医生那里得到比较中肯的建议,看是要补充营养还是控制饮食,以免宝宝体重过轻或过重。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帮到你!
你好,我是希妈,国家高级育婴师,多平台自媒体人,致力于孕期、育儿知识分享,欢迎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正确的孕周计算器
怀孕周期计算器公式是从末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开始算第一日,7天为一周,妊娠全过程为40周。可用公式推算孕40周的时间,也就是推算预产期。计算方法:末次月经第一日算起,月份减3或加9(月份能减3就减3,不能减3就加9),日数加7,例如:末次月经第一日是2016年5月18日,预产期为2017年2月25日。但此公式适合于月经周期规律28-30天者。一般实际分娩日期在预产期前或后1-2周。
关于孕期计算器,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其他文章
- 申报残保金时提示上年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小于社会平均工资50% 这个有风险吗
- 紧急求助一下:报税的那个电脑开不了机了,在新的电脑里下载了报税软件可以把原来报过的内容带过来吗?如何操作?谢谢
- 增值税申报表的小微企业免税销售额是不是就是我们的营业收入,不算营业外收入把,
- 股东减资用不用考虑未分配利润?
- 用于职工集体福利取得的进项税,怎么入账呢,还是进到进项税吗,具体会计科目怎么做呢
- 请问金蝶云星空版 如何按供应商查明细账
- 独立核算的分公司,总公司可以一起核算所得税吗?
- 一般纳税人清包工可以开3%专票不可以开普票是吗?简易计税的只能开普票是吗?
- 本期如果有在外地预交的税款,增值税申报的时候怎么申报?
- 开办费用要在营业前结转?还是下个月结转
- 计提工会经费计入什么科目呀?问了两个给了两种答案。
- 坏账准备计提的 信用减值准备属于什么科目, 借贷方向代表增加还是减少
- 资产负债表上应付账款为负数,预收账款为正数,这两个表示什么意思?
- 餐饮行业印花税是怎么核定的,税率是多少?
- 你好!行业协会会员费收入属免税收入吗
-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区别是什么?
- 企业给员工发的过节费,做账怎么处理合适,这个也需要缴税吧
- 建筑类,成本 人工 费用 利润比例分别是多少啊?
- 你们好,请问下一般纳税人资格证明文件怎么下载?在电子税务局网站里
-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是如何确定的?